光电子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被誉为21世纪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技术之一。经过多年积累,长春在激光、光学成像、智能制造、半导体等光电信息产业领域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如何把优势转化为强势?如何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如何引导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如何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长春光谷”的高位谋划与实施是最好的回答。 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效果图日前,长春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奠基。这个占地面积仅8万平方米的项目,将打造海量数据存储、应用基地。该项目既是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推动长春新区光电信息产业蝶变升级的标志性工程,将为“长春光谷”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在长春新区,不仅仅是有以“吉林一号”为代表的长光卫星。这里还集聚着禹衡光学、光华微电子、永利激光、嘉诚信息、吉大正元等360余家“追光逐电”的优秀企业,形成了以卫星信息技术、光电显示、激光应用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汇聚了28个高精尖科技成果,构筑了“屏、端、网、云、星”全领域、高端化的光电信息产业格局。 “围绕‘长春光谷’,我们正强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高新硅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半导体传感器产业园、长春智能光谷产业园、智算中心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长春新区发改局负责人介绍,为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整合驱动,长春新区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长智光谷。通过产业招商、平台搭建,开展技术对接、人才、金融等孵化服务,有力推动长智光谷产业园成为东北三省环境最优、规模最大的光电信息产业创新基地,国内知名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成为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谋划建设人工智能新基建智算中心,推进航空航天博览园等数据基础配套项目,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打造“超算+智算”双引擎......按照规划,“十四五”末期,长春新区将依托“长春光谷”实现光电信息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为域内企业抢占“智”高点、布局“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仪器馆和始建于1953年的机电研究所)与中科院长春物理所(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吉林分院技术物理所)整合而成,是新中国*早开展光学学科、机械学科、光学工程技术以及发光学研究的研究所,主要从事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的研发生产。长春光机所现有在职职工209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研究员221人,副研究员554人。
招聘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春,主要招聘经验要求为1-3年,学历要求为本科的岗位。
公司参与招标1928次,招标金额为360796.44(万元),公司参与中标284次,中标金额为124754.89(万元),最近项目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消防设施维护保养项目公开比价评比结果公示、博大楼振动实验室洁净改造工程公开比价公告、高端光学元件研制区,精密仪器与装备研发区,教学及科研试验区室外管网维修改造项目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