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二线城市抢人才路线有多野已经成为了多次探讨的主题。但最近苏州直接包高铁去武汉抢人的新闻,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据@苏州高新区发布,这次抢人瞄准的不是普通人,8节车厢里的硕博比例占了八成以上。这样的抢人方式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苏州会直接上门去武汉抢人呢? 通过仔细了解,我发现原来不只是苏州,武汉的大学生被抢在城市圈里已经屡见不鲜。这是因为武汉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加上高质量,在应届毕业生群体中一直很抢手。那么,武汉的人才基础究竟有多强大呢?根据数据,武汉存量大学生早就到了百万级,去年共168.29万人,排名全国第一。而武汉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也相当可观,2022年为19.76万,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同时,武汉拥有7所双一流大学,都是核心专业领域的代表院校。 既然武汉拥有如此牛的高教资源基础,为什么这些年却始终没能让武汉留住人才呢?根据具体数据,我发现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去了经济活跃的东部地区,其中选择留在湖北的比例较高。而选择在广东就业的毕业生数量竟然比其他城市集中了三四倍左右,让人不禁疑惑:为什么武汉的大学生会集中流向广东呢?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武汉的大学生数量虽然众多,但优质人才相对较少。这些优质人才往往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因为这些城市的高水平岗位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武汉的大学生虽然数量众多,但真正能留在武汉的却相对较少。这也难怪为什么苏州要直接上门去武汉抢人了,因为苏州同样面临着人才争夺的问题。
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产业中心)由武汉新港管委会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立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面向长江全流域航运产业发展,以促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绿色+智能航运〞为基础,建设面向长江全流域航运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航运产业发展战略决策智库、航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协同研发中心、航运产业集成创新与推广基地。 从2016年开始,在3年时间内,按照半年启动,2年提升,3年初步成型的实施步骤全面推进。通过研发一批航运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培育一批航运高科技产业。拉动长江产业链快速发展,推动长江绿色航运发展和智慧港口建设,使武汉在推进航运产业现代化发展领域成为全国领先地位。 产业中心在加强发展战略、政策标准、内河航运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力争拿出一两项被省市乃至中央认可的研究成果,尽早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商业化、系列化。按照产业化运作思路,旨在推动形成一批在全流域具有影响力的航运产业,并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衔接,密切同长江沿线城市群的联系,提高航运企业的参与度,坚持开门搞建设。
招聘范围主要集中在武汉,主要招聘经验要求为1-3年,学历要求为大专的岗位。
公司参与招标5910次,招标金额为1563963.82(万元),公司参与中标1437次,中标金额为120931.32(万元),最近项目为:【湖北省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东南侧学生宿舍(二期)方案及初步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二期)武汉理工大学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二期)监理中标结果公告、武汉理工大学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二期)武汉理工大学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二期)监理中标结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