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当前,在智能制造、工业4.0、柔性生产等理念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正在全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168report调查公司发布的机械臂市场分析报告,全球机械臂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14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2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 在仓储物流方面,贝哲斯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预计全球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市场规模至2028年将会达到730.44亿元,2022年-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11%。此外,人形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等几乎都在高速成长。 6月14日-16日,德州仪器 (TI) 在2023 年上海国际嵌入式展 (Embedded world China)展示了一款使用多颗德州仪器元器件的机械臂方案,引起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针对机器人相关话题,德州仪器 (TI) 工业系统部门电机驱动及机器人总经理赵向源接受了电子发烧友网的采访。 赵向源表示,智能化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前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没办法和操作人员形成互动,只能依照指令做非常简单的动作。现在,更多工业机器人转变成为协作机器人,机械臂也开始更多应用于协作机器人上。 发展至今,协作机器人已经表现出一些明显的性能优势,包括: - 人机协作,可支持复杂的生产任务; - 生产安全性提高; - 编程简单,可灵活调整任务指令,适合柔性生产; - 具有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赵向源指出,智能化发展让应用于机器人的元器件需要应对全新的需求和挑战。比如,“机器人要感知外部环境,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其中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以感知物体的距离、运动信息,摄像头可以帮助打造机器视觉,此外还有基于激光雷达构建的感知系统。” “核心挑战在于,处理器或者MCU如何融合多感知系统,如何让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感知能力在机器人智能化系统中有更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