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工信部表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已有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生态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项,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有关与机器人的相关政策,释放出加大力度发展产业的信号。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提出,为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 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围绕“机器人+”的具体行动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加速落地。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到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6月15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6月28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机器人
招聘范围主要集中在宁波、杭州、武汉,主要招聘经验要求为5-10年,学历要求为本科的岗位。
公司参与招标250次,公司参与中标12次,中标金额为116.30(万元),最近项目为:吉利控股集团2025年上海车展海外传播执行服务项目的招标公告、吉利控股集团品牌规划及策略代理项目招标公告、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园区2024年空调智能化管控项目的招标公告。